德国KOBOLD压力传感器长期使用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校准: 准备工作 设备:准备高精度标准压力源,如活塞式压力计、数字压力校准仪等,其精度应至少为传感器精度的 3-10 倍。还需要准备万用表等用于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设备。 环境:选择无尘、无振动、温度恒定的环境,温度通常控制在 20-25℃,湿度不超过 75% RH,避免外部因素对校准结果产生影响。 连接设备:将待校准的 KOBOLD 压力传感器与标准压力源牢固连接,确保连接无泄漏。同时,将万用表连接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,以监测输出信号。 零点校准:断开传感器与系统的连接,在无压力信号源的情况下,通过专用软件或校准按钮(部分型号支持)进行零点调整。例如,一些智能压力变送器可以通过 HART 手操器进行零点校准,按 “LRV" 键,并在屏幕上设定对应零点的百分数,然后按两次 “ENT" 键,完成零点压力校验。 量程校准:给传感器输入满量程压力信号,通过专用软件或校准按钮调整量程。如使用 HART 手操器时,按 “URV" 键,再按 “ENT" 键,完成量程校验。 线性校准:在零点校准和满量程校准完成后,进行线性校准。通过逐步改变标准压力源的压力值,如分别给变送器测量室送入 0%、25%、50%、75%、100% 的压力信号,观察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呈线性变化。如有偏差,需对校准参数进行微调,直至输出信号与标准值一致。 反复测试:在完成上述校准步骤后,进行多次反复测试,确保压力传感器在不同压力值下均能准确输出。如有问题,需重新进行校准。 记录校准结果:将校准结果详细记录,包括校准前后的数据、校准参数、校准时间等信息,以便后续查阅和分析。
判断KOBOLD压力传感器是否需要校准,核心看数据准确性偏差和使用状态异常,可通过以下 4 类直观方法快速识别,无需复杂设备也能初步判断。
一、数据对比法:直接看 “数值准不准" 这是最核心的判断依据,通过与标准值或已知参考值对比,看偏差是否超出允许范围(通常是传感器精度等级对应的误差,如 0.5% FS)。 与标准压力源对比:用高精度校准仪(精度是传感器的 3-10 倍)施加已知压力(如 0%、50%、100% 量程压力),若传感器显示值与标准值偏差超范围,需校准。 与同工况下的备用传感器对比:在同一管道、同一时间测量,若两台传感器数值差超过两者精度叠加值(如 A 精度 0.5% FS,B 精度 0.5% FS,差值超 1% FS),大概率其中一台需校准。 与工艺理论值对比:若传感器测量的压力与工艺设计的理论值(如泵出口额定压力、容器额定工作压力)偏差明显,且排除工艺设备故障(如泵异常、管道堵塞),则需校准。
二、趋势观察法:看 “数值稳不稳" 正常传感器的数值应随工艺压力平稳变化,若出现无规律波动或固定漂移,可能是稳定性下降,需校准。 零点漂移:在无压力(如断开压力源、通大气)时,传感器显示值不在 0 点(或标准零点),且漂移量超允许范围(如 24 小时内漂移超 0.2% FS)。 量程漂移:施加满量程压力时,显示值与满量程标准值偏差越来越大(如使用时满量程显示 10.0MPa,使用 1 年后显示 9.8MPa,偏差超 0.5% FS)。 无规律波动:工艺压力稳定时(如容器静态保压),传感器数值却随机上下跳动,且波动幅度超正常测量噪声(如正常波动 ±0.1% FS,实际波动 ±0.5% FS)。
三、使用周期法:到 “时间必须校" 即使数值看似正常,达到规定使用周期也需强制校准,这是预防隐性偏差的关键(很多工业场景会写入 SOP)。 按制造商建议周期:KOBOLD 等品牌会在手册中标注校准周期,通常工业级传感器建议1-2 年校准 1 次;若用于强腐蚀、高频振动、高温等恶劣环境,需缩短至6-12 个月 1 次。 按行业规范周期:涉及安全或计量要求的场景(如食品、医疗、航空),需按行业标准执行,例如医疗设备用传感器可能要求每 6 个月校准 1 次。
四、异常现象法:看 “使用状态对不对" 若传感器出现以下物理或功能异常,即使数值暂时正常,也可能是内部元件老化或损坏,需校准(甚至维修)。 物理损坏:传感器外壳、压力接口有腐蚀、变形、泄漏,或接线端子松动、线缆破损,可能导致信号传输异常,需先修复再校准。 输出信号异常:用万用表测输出信号(如 4-20mA 信号),施加 0% 量程压力时信号不是 4mA(偏差超 0.1mA),施加 100% 量程时不是 20mA(偏差超 0.1mA),需校准。 工艺异常关联:因传感器数值 “疑似不准" 导致工艺异常(如压力报警误触发、设备启停异常),排除工艺问题后,需优先校准传感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