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CO-LARM光束探测器主要基于光电效应原理工作,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检测和控制。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: 基本组成:通常由发送器、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构成。发送器一般采用半导体光源,如发光二极管(LED)、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等,用于对准目标发射光束,光束可以不间断地发射,也可以改变脉冲宽度。接收器由光电二极管、光电三极管或光电池组成,在其前面装有透镜和光圈等光学元件,用于接收发送器发射的光束,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。检测电路则位于接收器后面,其作用是滤出有效信号并加以应用。 工作过程:发送器发射出的光束,在正常情况下能够顺利到达接收器,接收器接收到光信号后,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,此时检测电路判断光束未被遮挡,探测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。当有物体进入光束的传输路径时,光束被遮挡,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度发生变化,从而导致其输出的电信号也发生变化。检测电路检测到这种电信号的变化后,会判断光束被中断,进而触发相应的报警机制或控制动作。 此外,部分 SECO-LARM 光束探测器采用双光束或多光束设计,如 E-960 系列双光束探测器,只有当同时中断两根光束时才会触发报警,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单个光束被偶然遮挡(如鸟飞过、树叶飘落等)而导致的误报警情况。还有一些型号具备多频率功能,如 E-964 系列,可选择不同的信号频率,以减少多个探测器之间的相互干扰。
SECO-LARM光束探测器是否需要校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判断: 指示灯状态判断:探测器正常工作时,绿色指示灯应常亮。如果绿色指示灯闪烁,说明接收到的光信号较弱,可能需要校准光路。此外,在自动校准过程中,若红色、黄色、绿色三指示灯循环交替闪亮,表示探测器自动校准失败,需要重新校准。 报警功能测试:可以通过模拟遮挡光束的方式来测试探测器的报警功能。如果探测器不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,或者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频繁误报,可能是探测器的灵敏度出现问题,需要进行校准。 光束对准情况检查:使用激光定位仪等工具检查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光束对准情况,确保光束中心偏移≤±2mm,多光束间距误差≤5mm。如果发现光束对准出现偏差,应及时进行校准。 定期校准周期:根据探测器的使用频率、环境条件以及制造商的建议,设定定期校准的周期。一般来说,推荐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 1 年。即使探测器看起来工作正常,也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,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。 环境变化影响:如果探测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,如温度、湿度、灰尘含量等明显改变,或者探测器受到了振动、冲击等影响,可能会导致其性能发生变化,此时应考虑进行校准。
SECO-LARM光束探测器的校准步骤是怎样的? SECO-LARM光束探测器的校准步骤可能因型号不同而有所差异,以下是一般的校准步骤: 准备工作:确保探测器已安装完成,且电源连接正常。揭下探测器和反射器表面的保护膜,注意不要划伤或污染表面。 初步光路调整:打开探测器的外罩,通过瞄准器或直接观察,手动调整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角度,使发射端的光束大致对准接收端。部分探测器的光学镜片可以直接用手在 180° 范围内左右调整,也可以用螺丝刀调节镜片下方的上下调整螺丝,镜片系统通常有上下 12° 的调整范围。 通电观察指示灯状态:接通控制器电源及探测器的工作电源,等待 2 分钟左右,让探测器完成初始化。将调试手柄的调试区靠近探测器接口板上的舌簧管,此时探测器上的指示灯会有相应显示。如果绿色指示灯闪亮,表示接收到的光比较弱,需要调节探测器上的调节轮、旋转架等部件来对正光路,直到绿色指示灯持续点亮;如果绿色指示灯一开始就持续点亮,说明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已经比较强,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。 精细调整与自动校准:若探测器有调试按钮,可按下调试按钮,进入调试状态。此时,根据探测器上的指示灯提示进一步调整光路。例如,当红灯亮蜂鸣器响表示光束过强,应往偏调;当黄灯亮蜂鸣器响表示光束过弱,应往正调;当红、黄灯全熄灭蜂鸣器不响,表示光束强度在正常范围内。调整好光路后,等待探测器自动校准,校准过程中黄色指示灯可能会闪亮,若十几秒钟后红色、黄色、绿色三指示灯循环交替闪亮,表示探测器自动校准失败,需要重新从初步光路调整步骤开始操作;若黄色、绿色两指示灯都不再点亮,红色指示灯周期性闪亮,说明探测器已处于最佳位置,并已进入正常监测状态。 校准后检查:校准完成后,检查探测器的报警功能是否正常。可以用不透光遮挡板遮挡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光路,观察探测器是否能发出遮挡故障报警信号;移去遮挡物后,检查探测器是否能消除遮挡故障信号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。 |